鸵鸟的孵化技术有哪些
发布时间:
2012/03/21 浏览次数:
8610
( 1 )种蛋的收集与贮存:一般雌鸟比雄鸟先进人发情期,因此早期产的蛋一般不育。雌鸟一般在交配1 周后开始产蛋。种蛋必须来自优良、健康的鸟群。挑选种蛋时,先将薄壳蛋、砂壳蛋、钢皮蛋及过大、过小、过扁、过圆、污染面积过大的种蛋挑出。对刚产出的种蛋不宜马上人孵,要贮存24 小时以上,但最好不要超过6 天,保存的温度以15 ℃ 为宜。若保存期超过6 天,需要降低温度,保存种蛋的适宜湿度为70 %~ 80 %,并注意贮存室的通风。种蛋保存时,应大头朝下,每天翻动1 次。
( 2 )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措施:每2 天用消毒液拖擦鸵鸟蛋贮藏室地板一次,隔2 周全面清洗、消毒,并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熏蒸。鸵鸟产蛋时,饲养员要用消毒纱布接住,然后送孵化室消毒,消毒剂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 毫升,高锰酸钾21 克,熏蒸30 分钟。如果没有接住,用经消毒液浸泡的纱布擦去表面脏物,马上送孵化室消毒。人孵之前,用消毒药(温度不要超过40 ℃ )浸泡20 ~ 30 分钟,然后用消毒过的干纱布擦干种蛋即可人孵。孵化室地板每隔2 天用消毒药拖擦一次,墙壁、天花板每半个月用消毒药喷洒一次,1 个月全面清扫一次。每次孵化之前,孵化机内外及表面要用消毒药擦拭一遍,并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。
( 3 )孵化条件:
① 适宜的温度:经验表明,室温在18 ~ 25 ℃ 时,如果采用恒温孵化法,孵化温度控制在37 ℃ 效果最好,随着室温的升高,孵化温度可适当降低。也可采用变温孵化法,将孵化期分为前期、中期或后期,温度可分别控制为36.5 ℃ 、36 ℃ 和35 . 5 ℃ ,其相对湿度分别为22 %、23 %和25 %。并且种蛋可按大、中、小或重、电轻三个档次实行分机孵化,能提高孵化率和健雏率。
② 合适的湿度:对于恒温孵化法,前期孵化湿度可控制在20 % ~ 25 % ,转人出雏机湿度应相对提高,通常为30 % ~ 40 % , 后期湿度相对较高会造成鸟啄壳,死胚蛋明显增多。
③ 合理通风与晾蛋:胚胎发育需要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,二氧化碳和各种有害气体不要超标。因此,应定期通风换气。鸵鸟蛋的体积较大,蛋壳较厚,尤其后期产热较多,应注意晾蛋。
④ 正确的孵化操作:人孵时,一定要使鸵鸟蛋的大头朝上,依贮存期、产蛋期分清批次,认真记录,尽量不用混孵,以免造成出雏的混乱;孵化过程中要翻蛋,每隔2 ~ 3 小时翻蛋一次,翻蛋角度以900 0~ 1100为宜;孵化程序为:蛋的挑选→消毒→贮存室→孵化室→入孵→消毒→出雏→发雏作业,避免交叉感染。
44 .鸵鸟育雏室如何设计?
育雏室和育雏栏应建在孵化室附近,可方便孵出的雏鸟转群,减少应激因素。育雏室的大小为3 米×3 米,在地面上铺上较致密的网,使粪便落到下面,以减少粪便对鸟舍环境的污染。也可接在地面上铺上篷布,以有利于鸵鸟保暖。育雏室之间可用活隔板隔开,当鸵鸟长大后可以撤掉隔板,增加育雏室的空间。育雏室的地面应稍有坡度,坡面不应朝向鸵鸟舍出口。出口处应稍高些,有利于清扫和排水。水泥地面不应太滑,以防出现交叉腿。地面1.5 米以上的墙面用白色涂料粉刷。防止天气寒冷时鸵鸟拥挤而窒息。
育雏室的墙角应建成圆形,防止天气寒冷时鸵鸟拥挤而窒息。
45 .设计鸵鸟育雏室时应考虑哪些因素?
( l )空间:雏鸟起初要求0.06 米2/只,以后每周扩大10%的面积,应设计活动挡板,随鸵鸟的生长而增大面积,以减少鸵鸟因拥挤而造成的应激。另外,育雏室外应设有活动场地(30 米长,5 ~ 6 米宽),以便为鸵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。同时,禁止鸵鸟在沙地上自由活动,以免幼鸟的肠道受到伤害,栏圈内应用布支起帐篷,避免阳光直晒,遮阴篷布的高度根据鸵鸟的大小来确定。幼鸵鸟栏圈应有充足饮水,装水容器应布局合理、冲洗干净,每天至少供应两次水,料槽每天在加饲料前都应冲洗干净。
( 2 )温度:刚出壳的鸵鸟要求环境温度为35 ℃ ,以后每周可以降低3 ℃ ,到第4 周时,温度变化对鸵鸟的影响就不太大了,白天可以让鸵鸟出来活动,但晚上要注意保温。育雏室内一般用红外线灯加热,因此,在一般情况下,室内的温度容易控制。取暖灯一般100瓦左右,悬挂的绳索应可以上下调节,以满足幼雏的保温要求,另外,不要用白色灯加热,因为这种光线会导致幼雏互相啄咬,不利于幼雏的休息与睡眠。育雏支架周围也可以钉上篷布用于保暖。取暖灯的数量应根据温度情况而定,可以测试几次后再确定灯的数量。
( 3 )湿度:湿度不宜超过60 %。超过60 %时,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繁殖。
( 4 )通风:育雏室的通风很重要。因为它对室内温度、湿度、空气中的氨和氧含量有很大影响。由于室外的空气湿度一般要比室内低,因此,通过定时通风换气来控制室内的空气湿度。另外,雏鸟排出的尿液能产生大量的氨气,如果浓度过高会对鸵鸟产生伤害,有时甚至是致死性的,也应通过定时的通风换气来排出氨气
( 5 )采食:鸵鸟对光线的要求在诸多因素中不太重要,一般成年鸵鸟每天应光照20 小时左右,集约化饲养光线应暗些,以防止鸵鸟互相啄咬。
( 6 )卫生:对前3 周以内的幼鸵鸟搞好卫生是相当重要的。育雏袋应每天更换并保持干净,撤换的育雏袋应每天清洗一次,育雏舍应每天将粪便清除,并消毒。
46 .鸵鸟饲养场地和育雏栏如何设计?
( 1 )饲养场地:应用普通铁丝(8 #或10 #)作围栏,每条铁丝间隔的距离为22 . 5 厘米左右。最下面的铁丝应离地面0.45 米,防止有时鸵鸟腿插人低部铁丝。饲养场地应排水良好,铺上沙子更好。饲养场地应稍有一些坡度,保证潮湿时排水方便。饲养场地应栽树,以便于在炎热时供鸵鸟乘凉。饲养场地应远离主要交通要道,避免交通对鸵鸟的骚扰。饲养场地应根据情况设立一个小的围圈,以方便捡蛋、饲喂、抓鸟或进行其他必要的管理。同时,最好将饲喂和饮水设施放在小围圈内,鸵鸟每天可以进人围圈内采食和饮水。周围应用比较结实的材料,如木头围圈。在任何情况下围栏距地面不少于0.45 米,其一是避免鸵鸟腿卡在围栏上,其二是防止当捡蛋时或饲喂时受到鸵鸟的攻击。
( 2 )育雏围栏:鸵鸟不会跳越也不会爬越,所以,鸵鸟的围栏高度到胸部即可。6 月龄以下的鸵鸟,可以用1.2 米高的鸡用或猪用铁丝网,上面再用两股铁丝网,每股距离为22 . 5 厘米,防止鸵鸟跑出。另外,对于育雏小鸵鸟,铁丝网应到地面,最好埋在地下部分不少于15 厘米,以防止鸵鸟敌害在下面打洞。幼鸵鸟(4 周龄以前)在天气发生变化时自我保护能力较差